今天是20241222星期日 距离2060碳中和还有12792天
热点关键词:
2024 02/27

记者曹恩惠、实习生张婉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天合光能去年业绩创历史新高:营收超850亿元 赚的是“辛苦钱”

字体:
分享到:
扫一扫

image.png


近日,组件龙头天合光能(688599.SH)披露了2022年度业绩快报。

该公司2月23日晚间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天合光能实现营业总收入852.48亿元,较上年增长91.6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37.11亿元,较上年增长105.68%。

得益于营收规模的提升,截至2022年末,天合光能资产总规模突破900亿元,较年初增长41.77%。该公司在公告中表示,业绩增长的原因主要系公司光伏组件业务及分布式业务增长显著。总资产增长主要系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增加对应货币资金增加,公司光伏组件销量增加对应应收账款增加,公司经营规模扩大,期末存货增加。与此同时,该公司产能仍在扩张,在建工程增加。

尽管天合光能交出了一份创下历史新高的业绩成绩单,但852亿元的营收仅斩获37亿元左右的净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过去一年,下游企业虽然“扛住”了产业链上游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但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仍主要集中在中上游。


营收、净利润均创造历史

2022年全年,中国光伏产业继续呈现“井喷式”增长。这其中,组件市场出货量呈现高峰态势。据行业数据统计,全年光伏组件排名前十企业总出货量超过240GW,相比2021年160GW出货规模,同比增长50%。

最新发布的头部企业组件出货预测信息显示,隆基绿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2022年度组件出货量位居前三甲——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分别超过45GW、44GW,天合光能的组件出货预测约43GW,三家龙头企业相互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但纵向对比来看,天合光能过去一年的组件出货量的确较2021年实现大幅增长。这一年,该公司出货量为24.8GW。并且,在210尺寸组件出货规模方面,天合光能牢牢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天合光能在N型组件规模化推广和订单量方面表现足够亮眼。与前一年相比,天合光能与排名第一的隆基绿能出货量差距从14GW缩减至2GW。

此外,对于头部组件厂商而言,垂直一体化模式的打造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目前,天合光能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局投资建设了年产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高纯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切片、10GW电池、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同时,该公司在2022年7月1日开工建设的青海基地,于今年2月17日晚成功下线首根210+N单晶硅棒,这标志着该基地20GW单晶硅项目取得了进展。公开信息显示,此次下线的N型210R单晶硅棒产品,长3800mm,重542kg。

在光伏组件领域,随着N型电池技术迎来产业化发展,N型组件产品占比逐步提升。对于天合光能而言,该公司称目前新一代至尊N型组件已经实现量产,到今年第一季度,将释放超10GW N型组件产能,预计到年底将达到20GW至30GW。

整体而言,得益于组件出货规模的快速增长,天合光能实现了2022年度营收和净利润的双丰收。在目前已经公开的业绩预告的组件头部企业中,该公司的净利润数据高于晶科能源,低于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

而在去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处于高位水平的背景下,头部组件厂商的盈利的多少则是其成本把控能力强弱的体现。


上下游利润差距仍巨大

事实上,虽然下游组件厂商纷纷发布了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业绩预告,但其这一业绩成绩的取得亦被业内戏称为“辛苦钱”。

在龙头企业同步实现打造垂直一体化模式,以应对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竭力把控成本的背景下,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净利润之间的差距之大已经成为近两年来国内光伏产业链如鲠在喉的现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22年前三季度,天合光能同样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快速增长,但该公司的毛利率为13.45%,同比2021年微降,且环比也呈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实际上,不仅仅是天合光能,对于另一家组件头部企业晶科能源而言,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日前,该公司宣布其2022年度组件出货规模超过44GW,N型组件出货超过10GW。但其去年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0亿元至29.60亿元,比天合光能还低。

导致盈利差距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过去一年上游硅料、硅片价格持续上涨从而向下传导成本压力,另一方面亦是头部组件企业自身供应链成本的降本比拼。

2022年,受供需关系影响,硅料价格一路攀升,最高成交均价涨至33万元/吨。根据PV InfoLink数据,去年国内硅料平均现货价为27.1万元/吨,同比上涨46%,为近五年新高。

在2022年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的背景之下,光伏组件龙头企业业绩飘红也是意料之中。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过去两年,硅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光伏产业链的利润“向上游”,留给中游组件厂商的利润空间势必受到挤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协鑫科技(03800.HK)、新特能源(01799.HK)等四家硅料巨头企业去年合计至少盈利727亿元。这其中,通威股份硅料净利润或超200亿元,居首位。大全能源预盈至少190亿元,紧随其后。协鑫科技、新特能源的净利润则分别不低于155亿元、130亿元,位居三、四位。

上游盈利的可观直接改变了光伏行业利润分配的竞争格局,硅料企业通威股份已经取代隆基绿能成为了最赚钱的光伏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023年硅料新增产能陆续释放,硅料价格有望回落。目前业内也普遍认为,产能不断释放之下,硅料价格将会回归合理区间。因此,进入新的一年,下游组件环节盈利情况仍值得期待。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