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零碳
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5月15日宣布,应美国太阳能制造贸易委员会于2024年4月24日提交的申请,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Crystalline Silicon Photovoltaic Cells, whether or not assembled into modules)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最晚于2024年6月10日对此案作出产业损害初裁。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本案进行调查并预计于2024年7月18日作出反补贴初裁,2024年10月1日作出反倾销初裁。
据美方统计,2023年美国自各涉案国家进口被调查产品的金额分别约为:柬埔寨23亿美元、马来西亚19亿美元、泰国37亿美元、越南40亿美元。此前,美国国际贸易管理局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柬埔寨所谓的倾销税率为125.37%、马来西亚81.22%,泰国、越南分别达到70.36%、271.28%。
随后,当地时间5月16日,白宫宣布,自2022年6月起,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进口的部分光伏产品的免税政策,将在今年6月6日结束。白宫同时宣布,移除201条款下对双面太阳能电池板的关税豁免政策。
这也意味着,随着2024年6月6日反规避豁免期的结束,东南亚光伏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关税将有显著变化。
2018年时,美国特朗普政府引入了目前的进口光伏关税政策,在2022年到期后又获得拜登政府延长4年。后续拜登政府给予了一些豁免措施,旨在确保美国大型基建项目能够继续建设。当时获得关税豁免的有双面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来自东南亚四国的部分进口光伏组件和太阳能电池。
美国的一众太阳能基建设施,对进口设备有着严重依赖。根据标普全球市场情报的统计,2023年美国太阳能面板进口量激增至创纪录的54吉瓦,较2022年增长82%。而据相关方统计,在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美国地区的光伏电池,80%几乎来自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四个地区。
尽管这次双反调查目标国家并非中国,但调查目标却瞄准了东南亚光伏产业链。据了解,过去12年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基本没有直接出口美国,但通过借道东南亚基地再出口美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中国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东南亚地区布局光伏生产,其中包括隆基、天合、晶科、晶澳、协鑫、阿特斯等。
天合光能对此回应界面新闻称,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太阳能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对公司影响要看后续事件进展情况。天合光能一直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一方面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海外抗风险能力,天合在美国、印尼、阿联酋均有在建或者储备产能项目。企业不能左右海外贸易政策风险,但是面对同样的政策环境,有充分全球化布局和本土化运营能力的企业会始终保持领先。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与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低碳网的内容为低碳网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