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1125星期一 距离2060碳中和还有12819天
热点关键词:
2024 06/06

来源:本站

常州市召开近零碳园区(工厂)和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现场推进会

字体:
分享到:
扫一扫
摘要:6月5日,江苏常州召开会议,推动近零碳园区和智能微电网建设,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市长盛蕾强调从五方面发力,包括清洁能源、绿色产业、低碳设施、绿色认证及工作机制完善。会议解读了相关试点建设方案,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探索近零碳建设路径,并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快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及能源设施网络建设。

6月5日,江苏省常州市召开近零碳园区(工厂)和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现场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为“新能源之都”建设增添强劲动能。市长盛蕾出席会议并讲话。

盛蕾指出,深化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加快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的优势使然,是碳边界调整机制的挑战使然,是常州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时机使然。建设近零碳园区、工厂和新型智能微电网,是落实“双碳”战略部署的有益实践,是放大常州特色优势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部门要科学定目标、稳妥定计划、合理定标准,重点从“五端”发力:

要发力供给端,打造清洁能源高地。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打造,加快构建“零碳”生态系统;扩大绿电来源,满足近零碳园区生产生活绿电需求;保障绿电传输,降低园区综合用能和单位生产能耗成本;促进绿电存储,为近零碳园区和工厂量身定制“绿电引擎”。

要发力生产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扩大绿色产业规模,做足“全链低碳+科创赋能+智能升级”文章,抢抓“风口”布局氢能产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高园区和企业能耗和碳排放监测水平;建设绿色示范项目,推动传统行业老旧设备更新,淘汰更新低效生产设备。

要发力应用端,加强低碳设施建设。推广绿色交通,建设“零碳码头”、“绿色港口”,打造长三角绿色智慧物流枢纽;推广绿色建筑,促进装配式建筑、智慧建筑等技术与绿色建筑深度融合;推广绿色生活,将低碳理念融入多元场景,构建共生共融的新型零碳生态圈。

要发力服务端,赋能绿色产品认证。链接国际通行标准,建好绿电绿证服务站,支持龙头企业对接国际标准参与规则制定;开展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探索建立园区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加强绿电交易合作,实现园区绿色能源供需匹配。

要发力组织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市级统筹、辖市区负总责、园区和企业抓落实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实施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进一步集聚资源要素,对近零碳试点园区和企业给予激励引导,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会上,市发改委解读《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常州市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推进方案》。

此前,江苏常州市发改委对《常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深入开展产业绿色提质升级、节能增效水平提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城乡建设低碳发展、交通运输低碳转型、低碳循环发展引领、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低碳社会全民创建、各地区梯次有序达峰等“十大行动”。

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基于自身发展基础与优势,积极组织参与各类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申报创建,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开展近零碳试点,激发园区、企业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探索具有常州特色的“近零碳”建设路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建立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落实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进一步推动绿色用电与绿电交易、绿证交易衔接,依托常州供电公司对外服务窗口,建设绿电绿证服务站,鼓励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提高绿电消费比重。

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加快完善电力负荷可中断、可调节管理体系,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模式,高比例释放居民、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的弹性。加快建设“源网荷储多元互动、主配微高效协同运行”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协调推进扬镇直流二期受端电力入常送出工程建设,加快国能常州电厂二期扩建项目送出工程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供应保障和灵活调节能力。到2025年,电力需求响应能力达到年度最大用电负荷6%左右。

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广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储能示范项目,支持发展储能+常规火电等调峰调频联合体,推动储能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拓宽储能应用场景,推进储能多功能复用、云储能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依托国信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强化抽水蓄能发电项目的调峰作用。建立健全天然气储气调峰制度,推进金坛盐穴天然气储气库群、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以及用户侧分散式储能项目,提高应急储备和抗风险能力。

加快能源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构建特高压、智能电网、智慧充换电站等新型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发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地源(水源)热泵、储能、配电网、智能调控等多种技术融合的综合能源系统,推动各类能源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推动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推进“能源+大数据”“能源+区块链”“能源+分布式交易”等场景应用。探索建立城市能源大数据平台,实现对能源网络的全景感知和智能控制。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