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2023年11月3日,由中国节能协会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主办的2023第三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在海南博鳌胜利召开。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发表《重点产业供应链碳排放管理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题演讲。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
柴麒敏指出,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入到“3.0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更多关注实施中具体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会跟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产生非常紧密的连接。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3.0时代,贸易、资金、技术、市场前景等方面成为市场关注点,资金投入、市场规模都到了新阶段,目前能源转型投资以及超过1万亿美元,绿色金融相关市场在4000-6000亿美元规模,全球碳市场去年达到8650亿欧元。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经有3000多家企业参与了碳中和进程当中,其中有1000多家明确提出了范围清晰的碳中和目标。柴麒敏指出这些企业的碳中和的目的大多类似,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范围三的产业链上下游的排放统计,实现将供应链、产业链把碳排放压力传导到中国、东南亚等生产基地中,这种压力传导往往并不顾及《巴黎协定》所提出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实行无差别化一系列减排措施,对于我们压力较大。
柴麒敏介绍了国际出现的几个比较重要的供应链表,其中石化化工行业的供应链上传导压力来自于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共同驱动,上下游约束性将越来越强;在大型新能源装备方面,碳足迹问题也在国际上受到更多关注;汽车行业方面,若干国家开展了对车辆周期和燃料周期等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相关标准制定工作;在可再生能源、动力电池领域,中国展现出来的竞争优势让欧美国家感到紧迫和焦虑,为此,一些国家和组织正在通过政策、标准、经贸壁垒等形式和中国开展非对称性竞争。
柴麒敏盘点了国内国际标签类的产品,目前有20个左右的国家已经实施了标签类的政策,正在推进自修订碳中和相关的标准大概有2200多项。柴麒敏指出,越来越多欧洲国家把自愿性标准逐渐转向强制性的标准,同时越来越多涉及到终端消费市场的产品,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同时,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了碳排放相关标准、“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并出台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和一系列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政策。在近年来市场最为关心的产品碳足迹方面,柴麒敏指出很多大型企业集中采购和供应链设置了产品碳足迹方面的进入门槛。
柴麒敏强调,全球零碳产业和金融发展是全球新发展的大赛道,需要企业持续关注,同时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快推动更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强调技术的重要性,推动更多碳资源化利用的项目,以此来减少碳排放。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与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低碳网的内容为低碳网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