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会主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提交提案,为积极应对欧盟“碳关税”,建议实行多项举措加快我国低碳事业发展,其中包括研究推出我国的碳税制度等。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已同意碳边境调节机制于2023年10月1日生效,之后是三年的过渡期,到2026年开始正式实施,并于2034年全面运行。根据欧盟相关规定,生产地碳定价低于欧洲碳排放交易权市场碳价的产品进口到欧盟关税区时,进口商须通过购买碳边境调节机制凭证以补足碳价差额。第一批纳入征收范围的行业包括钢铁、铝、电力、水泥、化肥、氢以及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和某些下游产品等。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出口商品贸易总值35936亿美元,其中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占比分别为15.6%和16.2%,位列第三和第一位。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右)做客“新华社快看两会直通车”栏目
黄震认为,“碳关税”不仅对我国相关商品出口造成直接影响,也为我国“双碳”外部环境应对带来新的挑战。
我国自2020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各方正在积极有序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但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方面,民众意识、企业认同、技术储备、市场机制、法律法规等方面还落后于欧盟发达国家。”黄震说。
当前欧盟等正建立碳排放与商品成本相关联的国际贸易新规则,碳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和国家竞争力的新因素。黄震建议,应利用当下欧盟“碳关税”尚未正式起征的重要窗口期,积极、全面、系统地应对全球碳中和竞争新规则,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我国“双碳”进程。
第一,大力推进低碳、零碳、负碳科技创新,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燃料、碳捕集与利用、储能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在总体框架下设定短期、中期、长期的技术开发目标和路径,实现绿色低碳技术系列突破;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标准、技术评估、技术转移与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第二,加快我国重要行业和产品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体系与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碳排放核算方法学,不断提高其科学性与系统性,加强国际碳核算标准互认。建议从国家层面建设企业碳排放数据在线直报系统,为行业和产品的碳排放核算提供系统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
第三,加快我国碳市场建设与发展,完善碳交易法律体系。尽快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碳排放权交易提供强有力法律支撑;加快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明确高碳排放行业纳入顺序和时间节点,做好待纳入行业相关企业的能力建设;明确免费配额削减的时间表。
第四,研究推出我国的碳税制度,与碳配额、碳交易形成有机互补,强化减碳的激励效果。整合现有税收结构,在我国当前环境税的税收体系中设置碳税税目,碳税税收作为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鼓励行业碳减排,推动国内相关行业的低碳发展,同时使得相应碳税税收留在国内。
第五,建立针对“碳关税”的对话机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与欧盟加强有关碳关税工作机制的对话磋商,提高国际对中国碳减排政策的认可度,促进在产品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碳配额和碳交易等方面的互认。
转载自新华社
原标题:《【全国两会】黄震:研究我国碳税制度应对欧盟“碳关税”》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与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低碳网的内容为低碳网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