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3/12

来源:武威市政府

武威市 2024 年工业生态环保报告:成果、问题与 2025 计划

字体:
分享到:
扫一扫
摘要:武威市工信局发布 2024 年生态环保履职报告,在产业发展、要素保供等方面有成果,但企业能源利用结构欠佳。2025 年计划培育产业、推进绿色制造、节能降耗并防治污染。

日前,甘肃武威市政府发布武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的报告。

报告中指出,武威市工业企业能源利用结构还不够合理。大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费能源重点以传统能源为主,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推广应用还不够广泛,在引导企业践行绿色生产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严控或减少煤炭的使用量,进一步降低工业能耗水平上还有所欠缺。

2025年,武威市计划聚焦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奶产业、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特色医药产业、精细化工等产业,锻长板、补短板,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完整产业链。

详情如下:

武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的报告

一、2024年履职情况

(一)聚集生态文明精心安排部署。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和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坚持以建设美丽武威为主线,切实扛牢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决策部署等作为党组会议研究落实的重要内容,始终做到生态保护与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推进生态环境“高颜值”和工业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共进,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更实举措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着力改善工业领域生态环境质量,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赋能添力。

(二)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两擎牵引、五极迸发”高质量发展格局,制定《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实施产业锻造提升、园区扩能提级等“六项行动”,推动特色产业向新而行、向质图强。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奶产业、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等4条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担任执行链长的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链分别实现产值88.2亿元、22.96亿元,增长11.41%、13.8%。伊利乳业获评省级优秀链主企业,成立市级碳基新材料企业创新联合体,武威市特色农产品加工、凉州区装备制造2个产业集群分别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参与申报的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新突破。预计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工业固投增长30%。

(三)严格落实要素保供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天然气保供属地责任和兜底责任,制定印发《武威市2024—2025年供暖季天然气应急保供分级预案》,督促县区签订天然气保供合同,完成政府应急储备任务。强化有序用电措施,保证电网稳定运行和社会用电秩序,制定《武威市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负荷管理方案》,指导各级供电公司和武威热电公司稳妥有序组织生产。同时,全力以赴打好电煤保供工作攻坚战,制定印发《武威市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方案》,督促生产煤矿与省内电厂、供热企业在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按月调度企业履约进度,2025年签订中长期合同133万吨,同比增长3.9%。督促武威热电公司加大煤炭储备,确保煤炭库存可用天数不低于20天,15天以下动态清零。截止目前,武威热电公司电煤库存19万吨,能够保障27天用煤需求。

(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能降耗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4年工业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制定《2024年工业节能诊断安排计划》,完成70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审查,配合省工信厅完成荣华工贸、青岛啤酒、伊利乳业等企业重大及专项节能监察。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等绿色低碳发展评价工作,指导祁连山水泥持续开展温室气体核查报告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评价工作。积极推广工业节能工艺技术和装备,扎实推进工业用能设备更新,西泰电治、伊利乳业等5个项目争取到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7077万元。积极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创建工作,新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预计202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

(五)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强工业节水宣传,举办工业节水专题培训班2次,开展工业节水技术观摩交流活动1次,累计参加2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组织开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情况和“十四五”以来全市制造业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评估,督促重点用水企业落实定额用水管理,预计202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0%。加强对工业领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制定《武威市工业节水型企业评定及管理办法》,印发《武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开展省、市级工业节水型企业申报和认定工作。2024年,成功创建普安制药为省级工业节水型企业,认定市级工业节水型企业15家。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以化工渣、煤矸石、粉煤灰为重点,按照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原则,推进工业领域重点行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形成以邦德实业“绿洲源”牌环保型节水农用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等生态农膜生产为代表的综合利用企业,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六)深入推进工业领域污染防治。全力抓好2个涉及工业领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配合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等部门对1个存量项目和16新建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核查,完成县区整改情况复查复核。目前,省整改办已组织人员完成“部分地方两高项目盲目上马”问题整改现场核查验收。指导金仓生物、艾诺化学等14户重点用水企业完成编制废水消除或削减废水方案,全市15户火电、化工等规模以上高耗水行业重点用水企业建成市级以上节水型企业问题,“落实‘四水四定’有较大差距”问题达到整改目标。推进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印发《武威市工业领域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攻坚方案》《2024年工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武威市工业领域2024—2025年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靠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严格落实错峰生产工作要求,督促祁连山水泥严格执行省工信厅、生态环境厅印发的错峰生产计划,于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3月10日停产100天。全力做好煤质管控工作,印发《2024年全市煤炭经营和质量监管工作方案》,持续加强煤质管控和煤炭市场体系建设,全市累计建成煤炭集中交易市场(一级煤炭配送中心)11个,优质煤炭配送网点231个,形成覆盖全市的优质煤炭集中配送体系。

二、存在问题

(一)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还有短板。在双碳背景下,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三低一高”产业体系方面思路不开阔、办法不多,主动把握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还不够有力。

(二)工业企业能源利用结构还不够合理。大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费能源重点以传统能源为主,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推广应用还不够广泛,在引导企业践行绿色生产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严控或减少煤炭的使用量,进一步降低工业能耗水平上还有所欠缺。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产业培育力度。聚焦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奶产业、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特色医药产业、精细化工等产业,锻长板、补短板,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完整产业链。

(二)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作宣传,推进绿色园区、工厂、供应链管理企业等载体建设,指导企业做好2025年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申报工作。鼓励绿色制造名单单位发布绿色发展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宣传绿色制造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持续培育扩容绿色制造体系名单库。

(三)推动工业节能降耗。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情况按月进行分析研判,帮助企业发现节能薄弱环节,指导企业做好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工作。引导鼓励企业开展工艺技术升级改造,促使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向国内先进水平迈进。常态化开展工业节能监测,对重点用能项目开展节能监督检查,逐步建立充实高耗能企业能效清单目录。

(四)抓好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精神,持续开展工业领域污染治理。扎实推进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按照整改销号程序,逐项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确保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同时,严格落实“冬防”各项措施,全面排查煤质管控和工业污源染等方面潜在风险隐患,鼓励重点行业企业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系统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