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1204星期三 距离2060碳中和还有12810天
热点关键词:
2024 01/26

吴博峰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2024车市前瞻:除了“价格战”还能怎么竞争?

字体:
分享到:
扫一扫

image.png


随着国内车市发展愈加成熟,各大车企明显感受到了更大的发展压力。在此背景下,汽车企业往往会被迫加入到价格的比拼竞赛中,以此刺激终端消费市场的购车欲望。但从长远来看,持续的“价格战”会给车市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当汽车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2024年汽车企业又将在哪些领域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城市NOA开启“卡位战”

“今年国内车市销量将有望继续保持正增长,预计同比增长3%。”这是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今年国内车市发展前景作出的乐观预期。事实上,想要在2023年年销3000万辆的基础上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为了进一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无论是造车经验更加丰富的传统车企,还是智能化水平更先进的新造车品牌,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未来以何种技术打动消费者的心?而智能驾驶,无疑成为市场各方的共同选择。

人们心中期盼的智能驾驶是完全无需驾驶者操作的自动驾驶,但受限于技术水平和法律法规等客观因素限制,距离这一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从技术水平发展来说,自动驾驶需跨过组合驾驶辅助、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等动态驾驶任务自动化等级。作为常规驾驶向自动驾驶演变的重要一环,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即导航辅助驾驶)几乎成为所有主打智能化的车企在推出新车型时绕不开的话题。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城市NOA和业内常用的L2级或L3级智能辅助驾驶有着怎样的不同?

记者了解到,城市NOA是一种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即针对城市交通环境开发的驾驶辅助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城市NOA是高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难度相对于现在广泛使用的L2级智能辅助驾驶要大很多。实现城市NOA需要庞大数据处理能力、感知硬件以及出行场景支撑等,这些都会带来更大的挑战。

“城市NOA是辅助驾驶里技术复杂程度较高的一种功能。通过持续打磨城市NOA功能,可以持续提升L3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它是完全自动驾驶的基础。”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宋健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推进,搭载城市NOA功能是必要部分,而且该功能对消费市场有着巨大吸引力。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汽车市场上拥有L2级辅助驾驶及以上高阶智能驾驶的智能汽车渗透率达32%左右,而城市NOA市场渗透率仅为5%左右。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汽车企业对智能辅助驾驶重视程度增加,今年城市NOA市场渗透率将有望保持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内城市NOA领域呈多点开花态势,多家市场主流车企都在该领域持续发力。以某自主品牌为例,其日前宣布,今年年中,城市NOA将正式迈入无图时代,并将于2025年迈入全场景通勤时代,实现绝大多数场景下的自动驾驶。

可以预见,随着消费市场对于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日渐关注,城市NOA的赛道将成为今年各大车企重点布局的领域。一场围绕城市NOA的市场“卡位战”即将开启。


新造车品牌迎来变量

在车市加速重构的背景下,部分新造车品牌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智能网联化优势逐渐在国内车市站稳脚跟。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新造车品牌零售份额达14.9%,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连续多月保持上涨势头。此外,头部新造车品牌市场销量总体表现较为抢眼。

不难看出,新造车品牌打造的系列产品,获得了消费市场的普遍认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新造车品牌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抢占了传统车企的市场份额。除个别合资品牌外,其他合资品牌与豪华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布局上仍待发力。

虽然新造车品牌表现尚可,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唯有持续发力方能保持市场竞争力。为此,新造车品牌阵营试图放大产品差异化优势,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当前,软件、服务等软件方面实力已成为衡量车辆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为了提升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技术优势,多家自主新造车品牌在持续加深和科技公司的合作力度。去年年底,华为宣布要拆分汽车业务,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并邀请不同的企业一起参与到这家新公司。

宋健认为,新造车品牌加深和科技公司的合作,会大幅缩短相关技术的研发时间和投入成本,尽早将更多技术成果推向消费市场,让人们体验到智能汽车的魅力,“既然智能化是新造车品牌的主打优势,那么摆在新造车品牌面前的重要课题就是要放大产品差异化优势,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同样,作为科技公司的一员,小米汽车将以何种实力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是今年新造车品牌的另一变量。前不久,小米汽车对外展示其旗下首款量产车型和超级电机、全栈自研的智驾技术等系列成果,大有在新能源车市场大干一场的架势。一家车企想要在国内车市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还需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小米汽车的具体定价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小米汽车能否复制其在科技领域的成绩,有待其在正式上市后市场反馈才能给出答案。


增程式用车成新突破口

随着汽车电气化时代开启,各大车企纷纷开始思考,如何在新的市场发展形势下,提升新能源车市场话语权。

对于消费群体而言,期待着车辆彻底告别续航焦虑。从技术上来看,增程式技术“可油可电”的使用特点,让车辆在不牺牲油耗的背景下拥有接近纯电动车的驾驶感受,比混动技术更省心。不过,直至今日业内对“增程式技术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的说法仍存在争论。而在此背景下,去年增程式汽车市场热销的结果改变了不少人的看法。

数据显示,去年增程式汽车累计销售近50万辆。其中,深耕增程式技术的某自主品牌累计销售近33万辆,超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的销量之和。

消费市场的正面回应,让更多车企意识到,增程式乘用车是车企增量的新突破口。记者梳理上市新车数据信息发现,2022年我国增程式车型不足15款,而去年已悄然上升至20款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技术规模的量产化,增程式车型价格已下降至20万元以内,与主流燃油车和混动车型处于同一价格区间。截至目前,零跑、哪吒等多家车企均有选择增程式技术的车型。

业内认为,今年我国增程式乘用车市场将有望突破百万辆大关,预计同比增长超一倍,将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提供超过10个百分点的销量。崔东树认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去不断完善。就现阶段而言,增程式车型可最大程度上满足广大消费者出行使用需求,较纯电动车的续航和使用成本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随着更多车企采用增程式技术,消费市场选购增程式汽车范围将更丰富,发展增程式技术也将更坚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