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碳课公众号
今年夏天,一场关于ESG评级的辩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位资深基金经理叹了口气:“我们到底是应该相信这些评级,还是自己重新分析数据?”他的困惑并非个例,反映了当下ESG评级领域的一个尴尬现状——尽管这项工具被视为投资的风向标,但它的透明度和客观性却仍然饱受质疑。
而就在今年,英国新任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提出了一项计划,建议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级机构实施监管。从明年开始,那些负责评估企业ESG资质的机构将被纳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监管范围。它透露出了英国政府的意图:希望为这个复杂且常常令人困惑的领域注入更多透明度。
随着政府对ESG关注的增加,投资人对于ESG评级现在是爱恨交加~
01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真的那么重要吗?
ESG评级的复杂性:标签背后的困惑
当前“ESG”投资的局限性。首先,环境(E)、社会(S)和治理(G)这三大特征并不能简单定义为某一种资产类别,例如房地产。其次,关于“良好的治理”“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概念,各方理解往往存在巨大差异。
更具挑战性的是,投资者应该如何根据可持续理念进行投资也存在分歧。是从那些不符合可持续理念的企业撤资,让它们在资金上难以为继?还是持有这些所谓的“棕色”股票,通过股东身份推动企业持续性改进?对此并没有统一答案。
ESG Stream数据和报告平台的首席执行官指出:由于缺乏统一的方法,财富和资产管理者往往陷入数据的泥潭。他们不仅需要收集海量数据,还需分析并报告这些数据,“特别是在法规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误报可能带来的法律和声誉风险也让人忧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针对企业和投资基金的ESG评级应运而生。然而,这些评级并非万无一失
评级的局限性:透明度与主观性的博弈
ESG评级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它并不具备完全的客观性。评级机构收集了每家公司数万个数据,然后决定哪些数据更为重要。一位英国可持续投资与金融协会(UKSIF)首席执行官表示:“ESG评级更像是对企业一系列不同特征的综合评价,而不是一个单一的衡量标准。”
这种主观性导致了不同评级机构对同一企业的评价可能完全不同。对于普通行业来说,这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投资者和基金经理而言,要理解这些评级背后的逻辑并找到与自身优先事项相符的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简单地“看评级”显然不够。
此外,ESG评级与信用评级完全不同。信用评级是衡量企业或组织偿还贷款能力的指标,而ESG评级更侧重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它无法直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或债务风险,更不能预测流动性事件。
同时,由于ESG评级的历史相对较短,目前尚无法证明企业的ESG资质是否会对其长期表现产生显著影响。这无疑加剧了投资者在使用评级时的困惑。
02 难以覆盖的市场:私人领域的“盲点”
ESG评级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主要针对公开市场。20世纪初,私人市场规模较小,这个限制似乎并不起眼。然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目前全球私人债务市场规模已达2.1万亿美元,而在这一领域,ESG评级基本没有作用。这意味着高净值投资者在这一部分的投资仍然需要依赖其他方式进行评估。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许多富有的投资者已经开始探索替代方法。花旗私人银行可持续投资全球主管指出:“我们的客户并不像资产管理人那样热衷于评级。”她观察到,这些投资者更关注整体投资的实际影响。
03 超越评级:传承与影响力
对于投资者来说,ESG评级只是一个工具。他们的关注点早已超越了评级本身,而是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对世界产生实际的正面影响。他们不仅仅是以ESG的名义进行投资,更希望知道这些投资如何与自己的事业相辅相成,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可以代代相传的“传承”。
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年轻一代。虽然许多人认为千禧一代和X世代才是推动可持续投资的主力,但实际上,上一代人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同样强烈。据财富管理人士介绍,许多富有客户已经开始从整体上审视自己的投资,不再局限于将可持续投资划分为某个特定部分,他们希望将其理念融入到所有投资决策中。
这种全局视角不仅带来了更大的投资回报,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风险。对于真正了解可持续投资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04 展望未来:ESG评级的潜力与不足
现在全球各地区纷纷出台ESG新法规,这显然为ESG评级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让投资者看到了更清晰的方向。然而,这还只是开始,要真正发挥ESG评级的作用,行业需要继续改进评级方法,减少主观性,提高透明度。
或许在未来,ESG评级会像信用评级一样,成为投资者的可靠参考。而今天,所有的努力,都是为那一天的到来打下基础。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与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低碳网的内容为低碳网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