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1223星期一 距离2060碳中和还有12791天
热点关键词:
2024 01/10

综合部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环科院召开生态环境科技中长期战略与关键技术研讨会

字体:
分享到:
扫一扫

2024年1月6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召开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暨生态环境科技中长期战略与关键技术研讨会。院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尹伟伦院士、陶澍院士、侯立安院士、段宁院士、傅伯杰院士、李阳院士、胡春宏院士,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原司长别涛、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原司长刘友宾、国务院三峡办原副主任胡宝林等,以及院学术委员会特聘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等50余名专家代表出席会议。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科技处於俊杰处长出席会议。席北斗副院长主持会议第一阶段并介绍了参会专家。会议播放了环科院2023年度工作宣传片。会议学术交流由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丰昌院士主持。


image.png


中国环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海生研究员以《打造生态环境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介绍了环科院近年来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及下一步落实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打造生态环境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思考。李海生院长代表环科院对各位院士、委员长久以来给予的支持和关心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近年来,环科院不断深化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改革,集中力量谋划“大平台”,打造“大装置”,设立“大任务”,融合“大数据”,推进“大协同”,涵养“大情怀”,推动院生态环境科技从“六小”到“六大”转变,以科技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image.png


中国环科院污控中心主任吴昌永研究员以《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与思考》为题,介绍环科院自主研发的臭氧催化剂成果的科技需求、市场前景、产品特点性能以及典型应用案例情况;湖泊所所长姜霞研究员以《湖泊内源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与实践》为题,介绍湖泊国家工程实验室自主研发建设的7套湖泊污染过程模拟与技术验证的科研平台、代表性成果及典型工程实践案例;土壤地下水所(筹)负责人袁英副研究员以《填埋场自然稳定化过程新污染物赋存与转移特征》为题,汇报了填埋场自然稳定化过程新污染物赋存及转移特征阶段性成果,为填埋场新污染物行为效应解析提供了新思路。


image.png


与会院士专家充分肯定了环科院近年来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学科发展方向、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管理支撑以及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针对未来环科院科技创新与能力建设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一要继续发挥生态环境科研领域“国家队”“大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环科院定位与目标,凝聚优势团队在优势学科上做大做强,在颠覆性、引领性、原创性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上实现突破;二是推动人才队伍实现“大扩充”,搭好人才与平台的“大舞台”,进一步聚焦学科建设,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与专家,组建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雄厚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思维融合,且具有一定攻坚能力的人才队伍;三要深刻理解“大环保”时代的环境科学内涵,探索构建生态文明引领的科技支撑体系,在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支撑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种好生态环境政策体系的“试验田”;四是深度推动实质性的国际“大合作”,面向全球环境治理,瞄准重点领域加强项目合作交流,在国际上展示环科院的水平与能力,对外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五是打造生态环境宣传与科普的“大品牌”,讲好环科院科技成果进展,进一步提高环科院的美誉度、权威性、影响力。


image.png

image.png


於俊杰处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环科院对科技管理支撑的贡献。他表示,2023年中央科技体制改革,确定了举国体制和领域科技两件大事,站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出重大战略科技问题是一项重要工作。他强调,下一步,将落实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开展重大战略需求凝练、启动生态环境科技规划编制等工作;希望各位院士专家能为生态环境部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出谋划策。

学术委员会主任吴丰昌院士在总结中,再次感谢了与会专家的指导。他表示,环科院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在“新征程”上继续砥砺奋进。希望各位院士、委员继续为重点领域科技发展“传道、授业、解惑”,助力环科院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环科院首席科学家宋永会、乔琦、武雪芳,学术委员会秘书处有关同志出席会议。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