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蓝鲸财经
12月11日,工信部、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简称《公告》),对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自2024年1月1日起,申请进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需符合相应技术要求。
图片来源:相关部门网站截图
热销微型车影响最大,续航调整对车价影响颇大
在续航方面,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从原先的100公里提高至200公里,动力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从不低于95Wh/kg调整至不低于125Wh/kg。而“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续驶里程应满足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不低于43公里”这一要求未变。
目前,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低于200km的主要为A00级车,五菱宏光MINI EV、奇瑞QQ冰淇淋、长安Lumin(配置|询价)等5万级车型的部分款型均在此列,相关用户的价格敏感度通常较高。乘联会数据显示,此类车型销量占年内A00级电动车型销量的39%,占比相对较高。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因政策门槛变化,大部分微型电动车都需要重新调整续航里程布局,特别是提升入门车型的续航门槛。当造车成本提高,低成本低速电动车的优势便更加突显。“提升续航里程就是多装电池,增加50公里续航至少需使用5度电池,相当于4000元左右的差价,县乡市场的消费者对低价格很看重。”
低温里程衰减获关注,“冬测”登上热搜
同时,《公告》对耐低温、换电模式等新技术、新模式给予政策倾斜。
《公告》 提出,对按照 GB/T18386.1-202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型汽车》中“附录 A”进行检测的纯电动乘用车车型,其低温里程衰减率不超过35%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应不低于95Wh/kg,续驶里程不低于120km。
近日,华为、赛力斯联合打造的AITO问界与懂车帝关于《懂车帝2023冬测》结果的争论引发了行业内外关注,“低温里程衰减”这一话题也再度登上新闻头条。
懂车帝日前测试了19款插混车型在严寒情况下的纯电续航达成率。其中,比亚迪仰望U8(配置|询价)以85.08%的续航居于榜首,问界M7(配置|询价)增程版则排行末位,纯电续航达成率只有31.6%。
冬测结果发布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率先提出质疑,随后长城及吉利汽车先后加入“战局”,对测试标注、测评过程提出质疑。随后,懂车帝官方作出回应称,冬测所有项目使用统一测试标准,符合用户冬季极寒环境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
比起事件本身,消费者更关注背后的问题所在。
因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速度变慢,新能源车型续航里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短,这是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消费者的痛点所在。冬日里,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正源于此。
但低温里程衰减并非无法缓解,部分车企通过升级控温系统、电池加热、加速布局补能网络等方式优化充电效率,提升电池健康度,从长期来看,新型材料的研发与运用也至关重要。崔东树分析称,提升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技术标准,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改善纯电动车型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的表现,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另一方面也兼顾钠离子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低、耐低温衰减性能良好的技术特征,为新型动力电池路线留足发展空间。
换电车企迎转机,蔚来笑到最后?
作为一种高效的补能形式,换电也在本次《公告》发布后迎来新转机。
早在今年6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允许在销售“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时,对不含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分别核算销售额并分别开具发票,且可依据不含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对应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载明的不含税价作为车辆购置税计税价格。简言之,对换电模式的车型,会把动力电池和车身分别开发票,动力电池的部分不征收购置税。
本次《公告》对6月的公告内容进行了补充和细化,明确了换电模式车型相关要求。即相关车型需提供满足GB/T 40032《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等标准要求的第三方检测报告,以及生产企业保障换电服务的证明材料。企业自建换电站的,需提供换电站设计图纸和所有权证明;委托换电服务的,需提供车型、换电站匹配证明、双方合作协议等材料。
说到换电就不得不提蔚来。作为在国内建设补能体系的先行者,蔚来在亏损扩大后选择扩大补能“朋友圈”。
11月21日,蔚来宣布与长安汽车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当月29日,蔚来与吉利控股在杭州签署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根据蔚来官方于11月20日公布的数据,蔚来补能网络近80%的充电量提供给了非蔚来用户。
多方合作不仅有助于整合资源优势,还有利于快速形成规模效应,以抢占行业先机。当参与者逐渐增多,补能赛道或将加入目前行业内卷的格局中;彼时提早布局、成为规则制定者的企业势必比后发入局者享有更多的主动权。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与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低碳网的内容为低碳网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